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5月16日,“光谷青桐汇Ultra X 百园百校万企”汽车光电子产业专场在光谷举行。
本场光谷青桐汇联动工信部“百园百校万企”创新行动,聚焦光电子技术与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深度融合,通过车企需求发布、现场技术验证、闭门对接等形式,推动多项高校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百园百校万企”联动,科研端与产业端精准匹配
作为“百园百校万企”创新行动的标杆实践,本场光谷青桐汇汽车光电子产业活动,深度协同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东风、岚图、五菱等头部车企,弘景光电(301479)、英弗耐斯、际上导航等优质光电子企业,为高校技术成果与产业、产业与资本搭建“政产学研用投”全链条协同创新平台,重点攻关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链协同创新。
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高校教授研发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技术展示,涵盖复杂道路信息感知、光子鼻光学气体传感、Load Guard芯片、北斗导航技术智能驾驶场景应用等前沿科技领域。
北京理工大学学科性公司——中芯热成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的量子点多光谱三维红外成像模组技术,突破传统短波红外器件1.7微米限制,获得专利授权20余件,实现成果转化约1500万元,公司累计融资1亿元。北京理工大学唐鑫教授表示,武汉具有光学创新发展基因,产业发展氛围浓厚,这次来光谷除了来参加活动之外,还走访了九峰山实验室等产业上下游生态伙伴,收获了很多好的产业合作思路,未来希望可以在光谷有更多业务拓展。
华中科技大学童侨凌教授技术团队展示了一种适用于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的Load Guard芯片,童侨凌教授目前兼任武汉英弗耐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TO,专注于模拟芯片研发和第三代半导体应用。团队深耕汽车、模拟芯片行业近20年,历经十余年正向开发,已实现全球首创“Dynamic Tracking闭环门极驱动芯片”量产。
武汉大学孙红星教授2015年在光谷创办了武汉际上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推出了智能驾驶真值测评系统和车辆高精度组合导航定位系统等核心产品,已应用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百度汽车、奇瑞、三一重工(600031)等智能驾驶训练。
车企开放场景需求,优质项目同台竞技
东风、岚图智驾等头部车企进行技术分享,东风汽车重点分享了其在车路云一体化、高阶智能驾驶量产方面的突破,打造了产业创新生态协同发展模式。岚图汽车展示了智能座舱4.0的创新成果,基于自研“逍遥座舱大模型”,通过多模态感知与工作流技术,实现拟人化语音交互、主动场景服务及整车智能控制。武汉东研智慧设计研究院分享了智能网联数字化试验场智能测试场景技术应用。
现场7个优质项目进行路演,展示在光电子领域的多项突破性成果。除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光谷实验室、武汉大学3个高校成果转化项目外,活动还聚集了弘景光电车载光学技术应用、英弗耐斯自动驾驶芯片、诚芯智联卫星与惯性高精定位系统、光昱明晟世界模型等技术。
为深化产业协同创新目标,大会特色环节“青桐Venture lab”组织了汽车光电子技术闭门交流对接,东风、岚图、五菱等车企开放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场景需求,与产业创新项目洽谈,围绕技术转化与需求合作定向对接。
立足光电子产业优势,引领汽车光电子赛道
本场光谷青桐汇与第20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同期举办,汇聚了顶级的光电子产业生态。在光谷,截至2024年已聚集1.6万家光电子信息领域企业,产业营收规模占全国50%左右,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链。
依托光电子产业优势,光谷推动“光车联动”战略,加速推动光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汇聚了200余家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光电子领域企业,依托92所高校、100余家科研院所等强大智力资源,形成从研发、制造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
截至2024年,光谷已累计开放513.65公里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先后落地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巴士、无人售卖车、无人接驳车等应用场景,打造全域开放的测试环境,加快形成智能驾驶示范应用高地,吸引聚集更多产业链相关企业。
在本届光博会上,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将现场展示自研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配资开户服务,该企业是光谷青桐汇陪伴成长的明星企业代表。“12年坚持产业孵化,光谷青桐汇培育了一批以极目智能为代表的汽车光电子领域明星企业。”光谷青桐汇活动负责人表示,“我们持续聚焦光谷优势产业,希望挖掘陪伴更多智能汽车产业优质项目,引领汽车光电子发展赛道。”
涨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